球友会新闻
球友会金融投资范文10投资理财篇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应从此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深入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风险,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1]易宪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J].时事资料手册,2007,(5).
[3]张红梅.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一理论模型。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一部分人的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2002,(12)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一理论模型。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一部分人的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2002,(12)
(一)国际投资发展的分化。二战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对外投资在该趋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金融业投资的发展在跨国公司及国家间的投资中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资本以及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且拥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资本密集型投资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发达国家在金融对外投资领域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金融投资领域出现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只在传统工业以及半成品的直接投资方面占据一定的投资份额,在金融业对外投资方面则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所创企业比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所创企业在经营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前者注重产品的变化和适应性,后者注重产品的标准化①。由于发达国家的进步具有单向线性,发展中国家始终在追赶发达国家,这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对外投资发展历史。一般来说,单位时间内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大于吸收外资进入总量,这与其金融的发达以及资本的充足有关,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在此得以体现。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吸收外资,但其吸收的国外投资额一般小于自身对外投资额,这也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上升的发展态势。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即约占全球2/3的投资额在发达国家之间完成,剩下的由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指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额度很小;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也多选择经济发展模式与本国相似且当下风险较小或具有援助性质的国家或地区。从表1不难发现,当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将金融自由赋予市场时,并不能必然出现良好的金融秩序,而其所倚重的外国投资者也不是总能扮演稳定金融局面的角色。金融开放与自由本身是不应该被批判的,只是其开放的程度应当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金融开放程度应当在宏观上始终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微观上必须处理好与外资之间的关系。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资本开发提出了重大难题。从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以及比重可以发现,金融投资目标国的金融环境对投资国及其企业来讲,可以直接决定其投资的意愿。非洲金融的发展程度难以让有投资意愿的国家将其作为投资目标国(见图1)。对于同时处于改革和开放双重背景下的中国而言,金融业的开放进程需要在金融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金融业的“开放发展”本就具有内生的矛盾与特殊性,正是这些矛盾与特殊性决定了通过适当的外部控制力量(如国家金融控制)促进金融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原则性和方向性③。
(一)金融业对外投资目标国选择。目标国的选择具有多重因素的考量。金融业对外投资目标国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投资政治化”的问题。由图1可知,以我国为例,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为拉丁美洲,且保持上升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直接投资的重心仍然集中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可以预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不变。相比之下,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较少,发达国家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洲。从对外投资流量及其增量基本可以确定,我国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投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且流量较少。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落后于发达国家,金融业还未形成良性稳定发展的势头,金融投资很难以比较稳定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普遍落后,无法满足和承接外来的金融投资要求。总体上,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在遵循一般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投资目标国经济发展的指标,如GDP总量、金融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经济发展指标的优势可以直接诱导外国金融投资的进入,因为其市场机会以及金融业依赖度降低了原有的市场风险。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金融设施是否完备、同业市场情况、教育状况、技术研发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投资国从国际金融投资的信息外溢(InformationalSpillovers)中获得正的外部性收益④。(二)对外开放空间与投资主动性。对于接受国来说,不是引进外资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及善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领域反映了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基本态度。国际资金的流动及资本输出,都具有双重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实现的,并贯穿着国家关系和阶级关系⑤。该问题在近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国际投资一度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东道国经济命脉的手段。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在对待外资的态度方面都会紧密结合本国经济的需要和发展定位。相比其他因素,投资主动性更能体现一国的经济和投资政策。发达国家企业金融业投资多受东道国各种因素影响,而发展中国家投资企业则受本国因素影响。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金融对外投资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选择性,面对众多的可投资区域和行业,必然综合考虑市场、成本等诸多因素再进行选择。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其金融业对外投资表现出明显受本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即国内的政策和经济因素是决定其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在目标国选择上,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对基本环境的追求,如强调政治稳定性、对市场恶性因素的规避等。这两种动机也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投资选择之初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效果。(三)投资动机分析。投资动机的比较研究既可以为比较研究明确类型化的标准,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深入研究金融业投资的微观层面。在确定投资动机与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关系时,应重点关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程度。1.在因果关系方面,金融业对外投资在本国内生发展需要是投资动机的起源,其决定了对外投资的基本格局。海外金融市场的变动仅仅起诱导与刺激作用。2.在影响程度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较为集中,发展中国家的动机则较为多样。发达国家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基本上适用西方古典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其动机大多是横向类型与纵向类型以及两种类型的结合。且在很大程度上,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与金融业对外投资基本是等同的,大量的实证和统计数据也指向这一事实,此处不再展开论述。发展中国家金融业投资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其对外投资也不能与金融业对外投资等同,而且二者的区别较明显。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对外投资动机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其考虑的因素众多,如技术的引进、对自身不利规则的规避与抗争、对市场不完备性的克服、消解竞争压力等众多因素。这也是处于成长期的金融投资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总体而言,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存在多重复杂性,加之当代国际金融流动的多元化,这种复杂性更加明显。以跨国公司为例,有研究证明,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时存在多种动机共存的现象⑥。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这种动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具体的影响取决于投资国对本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把握程度。(四)投资优势对比。局部规模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个行业里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所形成的优势⑦。这种优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占有劳动力或集中研发的优势,从而在金融业对外投资领域进行充分利用,并以此为依托加以发展。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并不能辐射到所有产业中,在一些技术上比较稳定或生产模式趋于定型化的产业,或是在发达国家企业逐渐退出的“夕阳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有可能具有规模的优势,它们可以凭借这种优势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面对发达国家雄厚的金融实力以及海外市场的控制力优势,发展中国家欲将金融投资目标国选择到发达国家,投资方式一定要考虑到产品或服务在发达国家的受欢迎程度或市场接受度。这其中要考虑到发达国家对产品贸易可能的反制措施,如反倾销调查等。由于发达国家市场规模一般较大,直接以产品出口方式由于成本优势则极有可能迅速占据一定份额,受国际贸易规则以及目标国保护本国产业政策的影响,此时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受到反倾销调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依靠低端产品成本优势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种“夕阳产业”的存在对本国产业的影响未必是良性的。而以金融方式进行的经济活动有效地降低或避免了直接市场行为对目标国市场与产业的冲击,故金融业投资便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利益共享相对理想的方式。
针对金融业的对外投资,国内政策制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位,二是在国内政策确定的金融对外投资的空间内对目标国的选择。(一)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分析——以中国为例。对于外资的规制表现为东道国政策和法律并存。政策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可选择性,主要针对国外金融业投资的具体事项进行规定,如负面清单、政治风险保证、投资环境要素等。相比政策,各国外资方面的立法具有稳定性,国外投资者一般是基于对东道国立法的了解做出投资选择。外资立法,各国具体规定固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有关于外国投资的保护、对政治风险的担保、依法保护经营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以及依法给予各种优惠措施等。中国在金融业对外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定以及数据统计可以说明国内政策在对外投资方面的作用,这与发达国家主要依靠法律规制相比,在相对稳定性与流量、存量以及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以国家或经济体作为金融对外投资的比较因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或发达经济体投资较少。以中国为例,2015年中国金融业对外投资的流量及其存量表现一般,对美国投资流量甚至出现负值。但中国金融业对外投资存量大于流量,这说明我国对发达国家金融业投资存在一定的空间和基础(见图2)。我国作为典型的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发展中国家,在2015年对全球较大的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投资存量比重皆高于流量比重,特别是对美国和欧盟;对澳大利亚与俄罗斯的存量比重低于流量比重,这也显示出对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业投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金融环境、产业结构等。与此形成相对鲜明对照的是,对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东盟的金融业投资中,流量比重与存量比重较为接近,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投资的收益与回报的有限性。前文所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图3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动统计中,可看出各洲的变化悬殊,增量与减量均有较大的波动,表现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大的变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波动较大,但是其总量增速为18.3%,仍然为上涨。我国对外投资在巨动的情况下出现的总体上涨也说明了投资的主动性与可选择性的增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实力的增强,对外投资在国际经济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变化中,仍然能够寻找到投资流量的增长点。这也说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对外投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发展的持久动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4—2015年,我国的金融业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远高于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特征;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贷款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固定资产投资自筹资金较高,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一样,与上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则呈现上涨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目前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仍然较低,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实力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金融业投资大量集中于中央与地方项目也说明了金融投资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我国的发展表现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必须首先基于本国金融业固定资产的发展情况,再辅之以相对宽松的政策以及东道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当然,这一过程将是漫长而曲折的,面对发达国家的绝对金融优势,必然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二)发达国家对外资的政策分析。金融业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内部的经济状况相联系,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长方式等原因导致其周期性经济危机以及众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如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这些内部经济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发达国家金融业对外投资。一些发达国家对对外直接投资政策采取相对保守的方针,因为对外投资有可能影响到本国商品的出口,也会使得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打入本国内部,这可能会对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产生威胁,从而加剧本国社会问题。采用这种政策的发达国家一般是经济与市场规模较小、以外向经济为主要发展特征的经济体,体量巨大的发达经济体则较少采用此种方式。以美国为例,美国资本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对本国经济实力及全球经济霸主地位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美国海外控股公司在欧洲和拉美的利润再投资占全球的3/4,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卢森堡、丹麦和德国⑧。美国强大的企业是其进行国际金融投资的强大后盾,以此为支撑,其产生的丰厚的收益则更将美国对外投资的模式推向极致。此外,美国的跨国公司也使得其海外投资获得的国际利益范围更加广泛,在美国对外投资政策中,对跨国公司扩张的支持也成为其政策选择的重要基石。总体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关系总体趋势是趋于平衡,即对外直接投资额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趋于相等。国家在制定金融投资政策时,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流量基本决定了其对外投资的基础。所以,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既离不开对外投资的总量,更离不开国内吸收的国外投资。国家政策的制定总在二者之间的动态调适与平衡中进行取舍。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球友会,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1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1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1理论模型。统1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1模态的厚尾特征。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1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1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1。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1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1部分人的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球友会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1掷的心理,1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投资理财,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2002,(12)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在缩短运营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将其应用到商贸流通企业中,可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需要获取到企业从创办到人员招聘以及各项支出等全部费用,需要耗费巨大运营成本,而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以互联网平台作为依托,能够完成对各类产品的细致分析,并进一步落实审核工作,能够在保障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完成相应的交易工作,有利于简化交易程序,并进一步缩小支付现金,可有效优化金融支付效率。另外,经互联网平台,投资者能够实现全面搜索,寻找与自身需求相符的产品,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投资可行性进行评估,判断投资可获取的经济效益,以免受到错误产品信息影响,导致金融投资活动受限。
以先进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配合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应用提供保障,并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优化办公质量。正常而言,通过结合金融投资规章制度,使用相应的互联网设备,互联网金融可实现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工作,并有效简化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经网络平台,投资者、被投资者可完成实时信息共享、沟通互动,并进行文件传输工作,可避免在信息接收时间上的误差,导致工作处理效率下降。另外,基于互联网金融方式,投资者能够与多名被投资者展开交流,在交流顺利的情况下,可直接在网络上完成业务协定,并签署协议,能够有效简化办公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感。
互联网金融因其在多个方面的突出优势,可被广泛应用到各大行业中,作用显著。正常而言,在确定目标对象以及产品后,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平台,投资人能够广泛收集各项信息以及资料。同时,在未明确目标对象以及产品的情况下,经互联网平台,能够为投资人提供多行业、覆盖面广阔的被投资人,为投资人工作提供便利。另外,利用互联网金融,可将中小型企业设定为金融投资活动客户,进一步提高金融投资活动覆盖面积,对传统金融投资模式范围进行弥补,提高资源配置率。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信息技术使用率以及互联网平台利用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可有效解决人们日常以及办公遇到的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取代传统金融模式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能够有效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交流,推动行业协同并进,共同成长。同时,近年来,在人们对互联网认识深化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能够在经济市场发展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对于商贸流通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使用前景十分广阔。
1.优化投资效率基于商贸流通企业,投资活动多以筹资、营业、投资活动为主。其中,受时间影响,投资活动可进一步分为长期、短期投资活动球友会。我国将商贸流通企业定义为非专业型投资机构,在投资活动方面存在明确界定,活动范畴相对较为狭窄,多为企业并购投资。以商贸流通企业展开分析,经营投资、并购投资属于常见投资类型。其中,前者属于企业自发投资行为,而后者主要指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并购经营活动。我国传统投资活动内容较为广泛,审批流程也相对较为复杂,无论进行哪一类投资活动,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以互联网金融作为背景,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能够对传统投资活动不足进行弥补,进一步优化企业收购、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商贸流通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并购企业相关信息,并评估并购企业产业机制,降低企业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因此,在商贸流通企业中,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并购行为。总体而言,时代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使整个商业领域受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投资方能够获取到海量信息,以免受到信息不畅通影响,导致投资活动开展进度受限。另外,互联网金融也使线下经营活动逐渐向线上过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经营活动效率。2.扩大融资范畴互联网金融使融资活动在融资方式、范畴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尚存在规模小的缺陷,经营实力相对不足,易出现融资困难问题,导致自身生存、发展受限严重。因此,可有效保障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要求企业应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量自身融资难、融资贵具体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于缓解自身融资问题,并有效拓宽自身融资领域,丰富自身融资方式。在商贸流通企业中,围绕贸易展开多样化贷款服务,能够使企业获取到更加充足的融资资金,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账期问题。同时,由于资金证券化形式变化,通过应用打包转让形式,可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企业经营风险,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优化资金流通速度方面优势显著,能够改善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3.解决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企业均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拓宽企业融资范畴,还能够进一步优化传统金融机构,使其逐渐走向创新发展道路。具体而言,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丰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内容,并且金融机构提供各类信贷产品,在解决融资难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对于传统融资活动而言,大部分金融机构均存在对商贸流通企业了解不足的情况,难以对该类企业作出准确的综合实力评估以及资产评估,这将会严重影响融资效率。而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通过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互联网技术优势,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获取商贸流通企业综合信息,并在有效评估商贸流通企业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融资活动,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进一步优化融资机构工作效率,提高融资活动针对性,能够有效简化各项审核流程,便于金融机构完成各项资料收集,可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前景。
1.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当前商贸流通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2)融资难。其中,信息不对称将会对融资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商贸流通企业经营中的渗透,该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具体而言,建立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经信用风险评估方式,投资者能够准确收集各项企业信息,有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投资者投资速度提供保障,通过以实际情况出发,可形成完整的解决制度。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解决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并且还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难度较高。对于商贸流通企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经济实力相对不足,规模也相对较少,虽然受互联网金融影响,融资渠道得到有效拓展,但是在融资方面仍受到诸多限制,对商贸流通企业快速发展十分不利。金融资源具有高利润、高风险的特点,而商贸流通企业多伴随利润回报率较低的情况,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在传统金融机构下,将会严重影响商贸流通企业投资行为。因此,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投资问题,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2.传统金融机构落后以我国特殊国情发展下的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投资行业影响显著,但是整体而言,金融服务仍沿用传统逻辑。并且经调查发现,由于本末倒置产生的不良影响,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具有办事效率快、融资范畴快的特点,通过将其与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相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地位,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近年来,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应用互联网金融牟求利益情况屡见不鲜,这将会严重阻碍金融行业发展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加了金融风险。因此,以宏观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应用可有效解决存在于商贸流通企业中的各项问题,但是要想实现企业金融投资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在有效互联网金融手段探索基础上,携手共进。
1.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就当前经济市场而言,商贸流通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主力军,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优势显著,可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商贸流通企业中,通过有效落实金融投资活动,有利于推进企业规范化发展,进而增加企业经济实力。因此,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商贸流通企业应加快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并深入思考当前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困境,将其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借助司法、工商等多种途径,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工作,以实际情况出发,有效优化信用管理体系内容,并进一步做好各项内容的调整工作,确保能够实现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彻底解决,使商贸流通企业能够形成稳定的资金链,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高效发展。因为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并且还需要大量时间、财力支持,因此,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主动加强与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积极组织企业、个人参与到体系构建工作中,保障信用管理体系内容的完整性以及针对性。2.优化金融机构转型以传统意义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影响显著,以此作为背景,要想使传统金融机构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考虑到金融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落实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工作,实现传统金融机构现代化发展。其中,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提高自身对互联网金融的运用能力,在优化审核流程的同时,创新服务质量,确保能够为商贸流通企业带来与其需求更加符合的服务,改善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同时,作为领导人员,应掌握市场经济发展动态,顺应时展,积极吸收当前先进科学技术,并完成内部金融产品优化升级工作,通过创设多元化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需求,进而增加自身吸引力以及竞争能力。另外,传统金融机构多以银行、证券公司为主,要求工作人员应提升对这类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视度,确保金融机构能够顺利转型,通过有机结合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经多种手段,取长补短,可有效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使商贸流通企业获取到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一般来说,大学的金融相关专业涉及到投资操作环节的课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交易等内容。这类课程一般包括相关市场的介绍、价值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的介绍,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我国金融市场由于建立比较晚,因此金融类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也主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刚刚建立之初,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进入相关金融企业进行实地实习。然而类似金融交易类的证券和期货公司当时也不可能实现学生模拟实践的要求,主要是以观察和专业人士的讲解为主,限于感性的认识层面。因此,学校的金融教学多采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贾墨月(1995)进行了模拟金融市场的教学研究,在学校模拟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从交易所、证券公司,到证券投资者,从法规学习、开户、交易、撮合成交到交易结算,采取步步模仿式的教研体验方式。这种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的场地大、设备多、有纸化程度高。优点是过程模拟效果好,缺点是仅选择部分股票进行内部交易,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真实感不强,而且交易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学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的实践要素支持[1]。王志强(2001)提出金融教学引入电子化的方式,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金融分析实验室,提出了电子化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2]。周建明、戴继翔、张珍义(2002)从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证券期货模拟操作实践教学基地的角度,对于在学校本地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特点主要有:第一,通过当时的电视网络接收卡接收行情,实现了交易行情的实时传送,真实性得到加强;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模拟委托终端,教师充当红马甲功能,转录学生的交易指令;第三,实现了自动结算,人工回报,模拟了当时散户交易的情景,但仍落后于实际的交易手段;第四,采用了象征性的线万元的保证金),并制定了奖罚措施;第五,自定交易规则。就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这套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行情的真实性、成交的实时性、资金盈亏的真实感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3]。但是正如作者所言,这套系统的最大缺点在于对教学秩序的有效控制难度大,它同时也使得学生课后模拟交易操作中的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这一期间,模拟教学法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张启富,林朝霞(2002)[4]、胡奕(2005)[5]、李争鸣(2005)[6]等,都研究了证券期货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但普遍来看,当时的实践教学手段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仍然与金融市场实际交易环节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前后,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证券期货的模拟交易手段完全与市场同步。部分高校引进了如世华财讯资讯系统和模拟交易系统(C/S系统)。这种系统使用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行情数据、资讯信息完全与真实的市场同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基本面、技术面进行市场分析,选择投资品种,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报盘后,设置与本地的模拟交易服务器根据市场成交原则,与实际行情数据相比对,符合成交规则的报盘即时予以成交,并同时回报给交易终端。教师从交易要素的环节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易品种、交易频次、盈亏状况等,学生可以实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排名状况,自然地进入到一种比赛的状态。虽然是虚拟资金,但是人性中争强和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激励着学生努力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认真分析行情,谨慎进行投资操作。21世纪10年代后半期,更多的金融服务公司推出了金融投资的教学平台,世华公司进而又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拟交易系统,使实验室走出了固定的机房,虚拟实验室开始得到推广和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实际使用了这套系统,并在实际使用中设计实验项目,取得一定的效果[7]。李丽娟、路应金、马永开(2005)[8]探讨了C/S系统的规划和使用,续志学(2011)[9]、刘泽良(2011)[10]等,开始设计和研究高校虚拟网络实验室,基于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有的是建立在高校自身的硬件基础上,有的是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虚拟实验平台。实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金融投资类课程教学已经不仅局限于教室—实验室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在电子信息所能达到的所有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的职责从传统的传授到实验室实践的设计和指导,发展到对于虚拟空间的掌控,课堂的延伸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专业知识权威与专业知识学习环境的架构;学生的主体性则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他们可以在现代教学体系框架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在书本上学,还可以无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并且能够在模拟环境中做到“做中学”,并在做的过程中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可见,技术的进步创新了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也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般实践教学追求的目标有2种,一种是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理论和方法,另一种是通过模拟提高学生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具体金融投资类课程中,主要注意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贯彻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单独的,都是设计在一定的培养目标规范下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实践中要达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进行研究。
(2)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应该割裂该门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对于知识体系的把握是实现本科生拓展学习能力和范围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未来职业拓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慎重把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平衡,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实践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工具和方法。
(3)控制好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现代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在设计学生课外学习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渠道,做到对过程有所把握。
构建实践教学的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是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建构者,主导着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内容的进展,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整。应用型大学金融专业教师应当兼具理论和实践功底,尤其是从事投资类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的岗位阅历,而不仅仅是考取一个资格证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可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两实两虚”构成的核心资源和其他资源。“两实”是指具有固定地点、具体设备的实体课堂和实体实验室,这是延续传统的基本教学资源。当前的实体课堂已经可以是声、光、电、网络等各类媒体的结合,教师可利用资源极其丰富。实验室则是为某一专业领域专门构造的模拟、验证性的场所,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操作规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与学的直接性、具体性,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但是作为计划内教学,时间有限、信息量有限。“两虚”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学堂(BB)和虚拟实验室平台(如世华公司提供的模拟操作B/S系统)。网络学堂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课程公告、上传电子教案、布置作业,进行网上测试、网上答疑和开展讨论,还可以提供课程学习有关的学习资源和有用的网络连接。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学堂浏览完整的课程信息、提交作业、参与讨论或发起讨论活动。虚拟实验室平台可以是学校自主开发,也可以是商家提供。笔者当前使用的平台可以实现证券、期货(包括股指期货)和外汇的实时模拟交易,提供比赛分组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交易结果进行统计跟踪。这类虚拟的教学环境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拓展了时空,信息量庞大,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地学习。其他资源可以包括实习基地和各类公共信息资源。实习基地是岗位认识实习的最佳选择,业务的真实性、岗位的现实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但是,由于金融业务的风险性特点,学生的实习难以做到实际体验真实的业务操作。公共信息资源可谓庞杂浩瀚,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可利用的教学信息资源极其广泛。对于尤其讲求真实性、时效性的金融分析来说,公共信息平台的资讯与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金融类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信息专业指向明确,分类信息中很容易找到需要的资讯材料。
由于金融投资类实习基地的实习,一般具有特殊目的,也很少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而公共信息资源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本文主要仅就上述实践性教学的核心资源的组织和使用进行论述和说明。总的思路是:两实两虚,虚实结合,纵横交错,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传统课堂告别了粉笔时代,早期的多媒体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已经使课堂的范围随时可以连接到整个世界。在证券期货类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法教学,一般是选取典型的静态案例,在案例运用之前,需要重新渲染原来的环境,分析过程和结论也相对固定呆板。而在课堂上运用当前正在发生,或最近发生的金融市场事件作为案例,就会显得真实、客观,尤其是当事件(如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还没有确定具体结论(如技术分析对下一步走势的预测)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也会不断地校正自己的结论。比如基本分析中有关宏观经济指标、国际经济形势,技术分析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实盘中找到近期合适的例子。当然,这种实盘案例教学给教师的挑战也是很大的[11]。
实验室一般模拟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业务过程,可以进行开户、交易、结算等环节的实习、实践,针对理论课中重点的内容进行仿真、模拟业务过程。一般设定若干项目,提出具体要求,进行专项的任务体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时间完成教师设计的多项实验任务,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缺点是时间集中统一,任务整齐划一,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项实践主要是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在理论课程开课的时候就布置学生开始以自学为主的模拟体验,这是一种伴随课程全过程的模拟实践,采取的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随机进入教学”的方法。当然也可以使用校内实验室实验平台。但是,校内实验室有时候机位紧张,或者学生不方便总到固定的交易场所,所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伴随课程全过程的自主性模拟实践,目的是尽早接触市场,感性体会交易过程,把交易中的问题提出来,带回到课堂中,或通过网络学堂进行讨论交流。
网络学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一门授课时间有限,又需要广泛拓展资源的课程来说就更为重要。网络学堂是一个相对固化的、全面承担课外学习指导的极具拓展性的教学平台。网络学堂中针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需求,建立的内容包括了专业知识部分的文字和讲座视频,市场结构上包括了监管部门链接、国内外主要交易所链接、国内主要期货公司链接、国内主要咨询网站链接等。学生自主性模拟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而网络学堂中的交流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自由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使疑难问题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解决[12]。
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运作的过程中,金融投资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能够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综合收益。但金融投资的最终效益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很难保证取得稳定的收益,甚至投资不当还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因此针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应该显著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各类方法来规避各类风险。下文也主要从这个角度入手,谈一谈金融投资过程中常见的各类风险与具体的控制对策。
对于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来说,在金融投资项目体系中,做好风险控制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第一,社会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而金融投资活动本身也具有收益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对金融投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并尽可能消除其风险,保证项目可以获取相应的收益。第二,我国很多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都比较缺乏资金,因此拿出这些资金来做投资,如果最终项目经营失败导致企业投资资金难以回返,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危机。第三,社会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特别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多,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足。而风险控制体系的全方位铺展开来,也能够逐步优化企业内控体系,并实现各类现代化管理理念与制度的贯彻实施,切实提高各个社会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发展进程。
2.1基金投资风险。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数企业都需要进行基金投资,保证自身资金的充足性。结合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运作模式可以知道,很多企业都是将自身零散资金投入到基金项目中,而由项目负责的专家团队针对整个金融市场环境与行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最终决定这些资金的实际投资方向。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来说,基金投资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但是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投资活动的进行会涉及很多投资人,同时基金管理也需要处理多种关系,对于投资专家组的自身素质水平有着直观的联系。在基金整体数额非常大,而投资专家组成员的水平不高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增加投资风险。2.2证券投资风险。我国很多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都会使用证券投资来提高资金总量。多数企业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证券投资方式的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才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取得收益。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素养,同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专业人员打理,最终也就很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和跟风投资等情况,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导致投资活动的实际回报率非常低。2.3衍生金融风险。在当前我国金融投资市场发展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已经开始得到各个社会企业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投资模式。但是这种投资方式也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对比于上述两种投资项目来说更为显著。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合理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而进行盲目投资,那么就会直接导致自身资产价值的缩水,甚至会带来企业日常资金运营困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体系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金融风险,也是由多个方面成因所决定的。第一,很多企业领导者虽然已经开始广泛参与各类金融投资项目,但是风险控制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会出现投资的盲从性,无法做好各类风险的控制。第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没有做好内部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非常显著的不足。这也使得金融投资风险达到阈值的时候无法得到预警,同时面对各个风险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三,我国多数企业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都还缺乏必要的高素质人才,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
4.1提高投资风险控制的整体意识。对于各个社会企业来说,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同时还要将金融风险贯穿到整个投资过程中去。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往往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性非常显著。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各个企业应该首先提高各个领导者对于风险投资与控制的认识,认清金融投资项目中风险与收益的具体关系。在具体参与金融投资项目的时候,各个领导者与投资管理者应该立足于长远目光来看待金融投资项目,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整个金融投资活动的风险分析力度,坚决杜绝出现跟风盲目投资的情况。在平时企业内部管理的时候,也应该通过领导者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认识,逐步在内部形成相对完善全面的风险控制氛围与企业文化,最终也就能够对金融投资项目形成长期有效的影响与约束,提高企业各个金融投资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4.2构建相对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想要有效防范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就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体系。第一,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在分析各类金融投资项目面临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完善合理的风险防范应急体系。这也需要企业能够针对自身面临的各类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最好能够针对不同风险进行评级,并结合各类风险的具体内容构建针对性的风险应急预案体系。这样一来,各类金融投资风险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控制与防范,避免金融投资风险带来一些不可承受的损失。第二,各个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构建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并针对各个风险指标设定相应的阈值。如果企业的某些金融投资项目已经超过了风险指标阈值,那么就应该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针对风险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能够在风险预警体系中融入各类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等,明确各个金融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价值创造力、盈利能力等。这样一来,整个预警体系就能够正常运作,保证企业的融资风险一直都可以处于可控的状态。第三,各个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项目的时候,还应该强化风险评估的整体力度。事实上,对于各个企业来说,风险评估本身就是进行金融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过程,同时评估活动的最终成果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预期收益。因此在风险评估的时候,各个参与评估的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够全方位针对各类金融项目进行分析与探讨,充分展示金融投资项目的具体风险现状以及风险影响要素,最终也能显著提高金融投资项目带来的各类收益。4.3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动态化。当今我国各个行业的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业务相对来说都比较复杂。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也比较。